6/4【吉屋出租】(Rent)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moments so dear.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How do you measure, measure a year?
In daylights, in sunsets, in midnights in cups of coffee.
In inches, in miles in laughter in strife.
In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 how do you measure a year in the life?
How about love? How about love? How about love? Measure in love... seasons of love.
這是我對【吉屋出租】這部「戲」最初的認識,而上面所列的文字,也正是這部戲開場的主題曲:「Seasons of Love」的歌詞。套句【征服情海】裡的經典台詞:「You had me at "hello."」,是的,It had me at "this song."
我 想大部分人也都知道這部電影是改編自百老匯經典的同名舞台劇,而舞台劇又是根據Puccini的歌劇【波希米亞人】所改編。根據中文官方舞台劇網站裡的 介紹,這部戲已經是全球第五大賣座的舞台劇(前四名為:【貓】、【歌劇魅影】、【西貢小姐】、【悲慘世界】)。如此膾炙人口的舞台劇被改編成電影會是如何 呢?
首先,這是一部超過兩小時的電影;其次,這部片的導演是【哈利波特】系列前兩集以及【小鬼當家】一二集等溫情電影的導演Chris Columbus,所以不難設想他對於這個在浪蕩不羈中帶著傷感宿命的故事會如何處置。;另外,電影版的主角和舞台劇版的演員大致相同,除了舞孃Mimi和女律師Joanne以外,其他的主要角色皆為1996首映舞台劇版的原班人馬。
對 於有道德潔癖或認定世界充滿真善美者,實在不適合欣賞這個故事。同 / 雙性戀、毒癮、愛滋病、變裝、貧民區、揮霍人生、對抗體制大抵是這部戲的主題。主角們的職業也非傳統價值觀所認同,像是剛戒毒的音樂人Roger、在拍商 業片和拍藝術片之間掙扎的Mark、前衛藝術表演者Maureen、不屑在紐約大學任教的Tom、變裝皇后兼街頭藝人Angel、有愛滋病和毒癮的夜總會 舞孃Mimi等等。
這群所謂的「社會邊緣人」不畏世俗眼光,也不屑所謂「對的」價值,對他們來說,做自己、享受人生、敢愛敢恨、盡情歌舞才是人生的使命。即使絕症和毒癮纏身,他們仍奮力燃燒自己,努力把握剩餘或未知人生的一分一秒,而這也正是這個故事的精髓。
不 過,就算故事多麼精彩,呈現的平台不同對觀者來說可能還是稍有差異。我沒有看過舞台劇版(雖然去年約電影上映同時該戲正好來台灣巡迴),但光就電影來 說,舞台劇的分幕痕跡太重,電影中的元素(如場景調度、剪接等)相對薄弱很多,讓人感覺只是把舞台劇搬到戶外實景演出,沒有改編為電影該有的化學變化,甚 至結局的處理也稍嫌矯情唐突。(當然,這也許也是舞台劇太過成功了吧!)
不過,我仍然認為這部片瑕不掩瑜,除了精彩的歌舞以外,故事想要表達的價值觀也是值得深思的(雖然某種程度上故事美化了愛滋和毒癮的悲慘)。人生短短幾十載,何不為自己而活?
No day but today!
Ref:【Rent】舞台劇官方網站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