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我是黎智英》

黎智英是作成衣製造起家的,後來自己創了「佐丹奴」,90年初年正式進軍媒體,1990成立《壹週刊》(香港)、1995年成立《蘋果日報》(香港)、2001年來台灣辦《台灣壹週刊》、2003年推出《台灣蘋果日報》。這個把媒體當作企業經營的手法,反映在公司的財報上,就足以證明肥佬黎的確有過人的眼光和勇氣。
要 講黎智英,或是要講蘋果文化,都足夠出好幾本書了,我還是談談這本書給我的一些啟示和心得吧。這本書的副標是「白手起家的創業告白」(和自己的工作關連 性還挺高的呢~),而黎智英也把他前半生投入成衣產業的經歷和見聞一一化成短篇文章,從立志、摸索、崛起、慘敗、改革等等,誠實地把自己的作法和想法與讀 者分享。
要用一句話描述他的經營哲學其實挺難的,但通篇看下來可以歸納他的幾個風格:狂而不妄、能屈能伸、想法和作法以利益及效率最大化 為導向、重視忠孝節義。黎 智英在書裡其實說了很多他的獨到見解,例如「只知道過關斬將、一蹴而就的年輕人又怎會知道誠信的重要?他們滿以為只要有好橋,過了海便是神仙。」 (p.18),但卻總能配合著真實故事,讓許多簡單的道理聽來如此真實。
黎智英沒唸過什麼書,講起話來也不唱高調,甚至夾雜幾句市井粗口,但正這是他能抓到「群眾」(mass)的關鍵。你可說他很會煽動群眾的情緒,無論在成衣銷售上或是媒體經營上,但換個角度來看這正是商業心理學的最佳例子。
這 本書其實只寫了他跨足媒體前的日子,因此看不到太多他對媒體的評論和想法,不過對於有志投入商場的人來說,這裡面的故事和道理真的比企管教科書還有用。 我特別喜歡的章節是他在談他怎麼把Giordano「救起來」的過程,包括對創業意志的確認、店面的選擇、資訊系統的導入、銷售人員的管理等等,都讓我覺 得,哇,這傢伙真的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
另一篇我也覺得挺有趣的是他評論張藝謀的【十面埋伏】。在他的筆下,這部電影簡直垃圾不如,而他 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看不到導演的創作能量,只是將【臥虎藏龍】和【無間道】兩部電影摻在一起罷了。他甚至還說,「好的故事要有好的想像力,他沒有了想像力,說不出故事來,唯有打飛機。」(p.191)
黎智英有太多可以說的了,而他在這本書也說了不少,編輯甚至在每個奇數頁下放了一句「黎語錄」,搞得讀者不知看哪邊,不過這些短短的話應該也不是假手於他人,而是肥仔黎自己的觀點與人生哲學,改天當慢慢細讀之。
黎智英就算稱不上好人,但他至少是個忠於自己的成功企業家;壹週刊和蘋果日報就算稱不上好媒體,但至少是個滿足群眾所知所欲的刊物。
p.s 謝謝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朋友,正巧,他也是個胖子。
Ref1:壹傳媒有限公司
Ref2:壹蘋果網絡
Ref3:城邦讀書花園的介紹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