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17, 2006

4/13【電影聖經—家庭事務】(AFI's 100 movies:Family Portraits)

庭的重要性和意義一向是好萊塢文化所尊崇的,甚至放諸人類文明和藝術作品中,家庭、親情也是不斷被反覆探討的主題。畢竟人出生於家庭、長於家庭,受其控制,也往往意圖掙脫,而從某種角度來看,家庭也往往像是社會群體中的宰制者,也因此讓「家」這個詞有了更廣泛的詮釋意義。

這集的主持人是Emily Watson,引用的電影包括了:

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1927)—家庭與事業的掙扎
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1940)—重建家庭、保護弱小
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1946)—留在家鄉方能彰顯個人富貴
原野奇俠(Shane,1953)—抵抗外侮、捍衛家鄉的西部精神
養子不教誰之過(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叛逆青春與家庭的衝突悲喜
巨人(Giant,1956)—闡述德州大家族三代興衰
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1965)—藉由歌舞擺脫家庭禮教束縛
誰來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1967)—探討膚色、世代等對家庭關係的影響
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1973)—透過年輕人的抉擇來緬懷傳統價值沒落前的年代
教父第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兩個時空、交互對照的黑幫家族史詩

原來,【風雲人物】的主角就是George & Mary啊~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