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14, 2006

5/14【眾神與野獸】(Gods and Monsters)

片名其實不容易聯想這會是個怎麼樣的故事,但看完後,才深深覺得「神」和「野獸」的寓意竟貫串了整部片。比較世俗的介紹方式是,這是一部同志片,也是一部傳記電影,但卻也是一部穿梭於過去與現實、回憶和奇想的電影。

Ian McKellen這部片的表現絕對遠勝於他在【魔戒】和【X戰警】的表現。當然,拿商業電影和這種文藝小品相比是有些唐突,但不可否認地,他在這部片的演技簡直完美,成功地詮釋了一位即將步入人生終站,但卻仍幽雅促狹,甚至對年輕男體帶點渴望的傳奇導演。他的名字叫James Whale,1931年影史上的經典科幻驚悚電影【科學怪人】 便是他所拍攝,曾叱吒一時的他在50年代後卻消失於娛樂圈,過著隱居且神秘的生活。Whale是個公開出櫃的男同志(巧合地是,Ian McKellen也是個公開出櫃的男同志演員),隱居後似乎也一直有年輕的男人陪他歡樂春宵。一天,Whale家來了一位年輕俊美的園丁(Brendan Fraser飾演),原本風燭殘年的心境又再度為了這個男人沸騰,也再度勾起了他一生的回憶...

電影改編自Christopher Bram的小說《Father of Frankenstein》,Bill Condon把它改編並親自執導(本片亦拿下奧斯卡改編劇本獎)。導演不刻意暗示年輕肉體的美好,反倒是以精準的手法刻畫了主角的一生,同時也對這位傳奇,但卻飽受爭議的導演致上敬意。

有人說這部片像是【日落大道】 的彩色同志版,個人覺得頗有深意。兩片同樣是以電影產業為背景、同樣也謂嘆歲月的無情、年輕的美好、甚至連「游泳池」在兩個 故事中都巧合地相當重要。不過這部片更值得細細思量的地方在於用「神」和「野獸」來對應「導演 / 主角」和「科學怪人 / 男園丁」的關係,更讓這部傳記電影多了一層意義。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